栏目导航

电话:0991-5598999

传真:0991-5598666

地址:乌鲁木齐市经开区荣盛三街88号广东大厦5楼

商会关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>>商会关注

【商会关注】两会精神解读

发布日期:2022-03-25 18:48:00 访问量:4

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京开幕。这次全国两会,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,意义十分重大。

1.png

一、观大势:应对三重压力,增强发展信心

2022年3月5日,政府工作报告出炉,这份报告全球的金融分析师都在高度关注,因为2022年全球形势动荡,经济需要稳定器,今年中国的表现对全球经济复苏举足轻重。

但是中国自己面临的压力也很大,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坦诚地提及了中国今年面临的挑战:“全球疫情仍在持续,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,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。局部疫情时有发生。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,稳出口难度增大,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,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,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,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。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。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,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。政府工作存在不足。”

正是因为面临如此之多的困难,报告中才会写到“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,直面问题挑战,全力以赴做好工作,决不辜负人民期待!”

既要正视困难,又要坚定信心。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,经济韧性强、潜力大,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,丰富的人力资源,便利的基础设施,强大的国内市场,澎湃的市场活力,足够的政策空间,特别是有党中央坚强领导,有百年奋斗的智慧经验,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。

二、谋全局:沿着必由之路,夺取更大胜利

1、强大的思想指引

建党百年、建国百年,是中国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标定的两个历史坐标,从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,则是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。百年征程、历史交汇,如何不负过往、未来可期,这是当今中国必须回答的“时代之问”。

3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五句话给出破题之钥:



  

“五个必由之路”是着眼全局、应对变局,彰显新时代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,凝聚着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,思想在“实践-认识-再实践-再认识”中持续深化、升华。“必由”二字,意味着绕不开、躲不过,没有第二个选择的路径和关口。

2、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用了76个“”字,描述年度总基调的用词是“稳中求进”,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

4.png

 

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是5.5%左右,这个目标不高也不低,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,增长质量比速度更重要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在外循环方面,要保稳提质,在内循环方面,要激发市场活力。

政府的宏观政策是激发市场活力的起点,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:

①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

②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

③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

④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

⑤ 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

⑥ 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

⑦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

三、干实事:稳定经济运行,稳定发展大局

1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

●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

①  今年赤字率拟按2.8%左右安排、比去年有所下调,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

② 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,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,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,可用财力明显增加。

③ 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,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、稳就业保民生政策,促进消费、扩大需求。

④ 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.9%,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。

⑤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.5万亿元、规模近9.8万亿元,增长18%、为多年来最大增幅。

⑥ 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,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,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、更有动力。

5.png

● 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,带动扩大有效投资

①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65万亿元。

② 强化绩效导向,坚持“资金、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合理扩大使用范围,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,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、新型基础设施、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。

③ 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,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,完善相关支持政策,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。

● 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,更好节用裕民

①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,保障重点支出,严控一般性支出。

②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。

③ 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,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。

④ 加强收支管理,严禁铺张浪费,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,不得搞形象工程,对违反财经纪律、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,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、民生急需上。

● 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

①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。

②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。

③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

④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。

⑤ 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、减少收费,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、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。

6.png

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

①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,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,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。

② 财税、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,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。

③ 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,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。

④ 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。

● 确保粮食能源安全

①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,继续做好能源、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。

②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。

③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,加快油气、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,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,保障初级产品供给。

④ 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。

⑤ 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。

●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

①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、统筹协调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,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。

② 压实地方属地责任、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,加强风险预警、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,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,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,运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,有效应对外部冲击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
2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,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

● 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,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,减税与退税并举

一方面,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,并提高减免幅度、扩大适用范围。

① 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。

② 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,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。

③ 各地也要结合实际,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,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,以稳定市场预期。

④ 另一方面,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,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,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。

⑤ 优先安排小微企业,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。

⑥ 重点支持制造业,全面解决制造业、科研和技术服务、生态环保、电力燃气、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。

⑦ 增值稅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,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

⑧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.5万亿元,其中留抵退税约1.5万亿元,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

⑨ 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,补助资金直达市县,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加强资金调度,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,为企业雪中送炭,助企业焕发生机

●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

①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,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,优化监管考核,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、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。

②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,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,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、抽贷、断贷。

③ 发挥好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作用。

④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,加快税务、海关、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,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,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,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
● 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

①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,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。

② 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,减轻中小商户负担。

③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、中介机构等收费。

④ 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,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,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、乱摊派。

⑤ 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,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,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。

⑥ 餐饮、住宿、零售、文化、旅游、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、受疫情影响重,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,支持这些公业企业挺得住、过难关、有奔头

● 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

①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。

②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,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,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。

③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,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、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。

④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,促进农民工就业,帮扶残疾人、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。

⑤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,增强双创平系服务能力。

⑥ 加强灵活就业服务,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,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。

⑦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、年龄、学历等就业歧视,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。

⑧ 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,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。

⑨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,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,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、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。

3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,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

●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

①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,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。

②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,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。

③ 继续扩大市场准入。

④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。

⑤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,推动政务数据共享,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,扩大“跨省通办”范围,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,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,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。

⑥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,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、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。

⑦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,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、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,防止监管缺位。

⑧ 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监管体系,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,提高监管效能。

⑨ 抓紧完善重点领域、新兴领域、涉外领域监管规则,创新监管方法,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
⑩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,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,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。

● 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

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,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。

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,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。

③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、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,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。

④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,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,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,加强国有资产监管,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。

⑤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
⑥ 弘扬企业家精神,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,尊重市场规律,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、安心经营发展。

●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

①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,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。

②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。

③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,依法打击偷税骗税。

④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。

⑤ 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,加快不良资产处置。

⑥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,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4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

●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

①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,加强长期稳定支持,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。

②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,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,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,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。

③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,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。

④ 加强科普工作。

⑤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。

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,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弘扬科学家精神,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,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、尽展其能。

●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

①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深化产学研用结合,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

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。

③ 促进创业投资发展,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,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。

④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,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%提高到100%。

⑤ 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,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,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。

⑥ 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,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培育壮大新动能。

● 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

①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,加强原材料、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,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,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。

②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。

③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,促进传统产业升级,大力推进智能制造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,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。

④ 着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在资金、人才、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。

⑤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,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。

● 促进数字经济发展

①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。

②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,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,推进5G规模化应用,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,发展智慧城市、数字乡村。

③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,培育壮大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,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。

④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,培育数据要素市场,释放数据要素潜力,提高应用能力,更好赋能经济发展、丰富人民生活。

7.png

5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

● 推动消费持续恢复

①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,完善收入分配制度,提升消费能力。

②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,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,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。

③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,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旧换新。

④ 加大社区养老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,在规划、用地、用。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

⑤ 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。

⑥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。

⑦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,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,着力适应群众需求、增强消费意愿。

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

①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“十四五”规划,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。

② 建设重点水利工程、综合立体交通网、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,加快城市燃气管道、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,完善防洪排涝设施,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

③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。

④ 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,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。

⑤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,做好用地、用能等要素保障,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。

⑥ 要优化投资结构,破解投资难题,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。

●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

①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。

②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,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。

③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,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,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,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,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。

④ 支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加快发展。

⑤ 发展海洋经济,建设海洋强国。

⑥ 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,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。

⑦ 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,挖掘自身潜力,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。

● 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

①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,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,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,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。

②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。

③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。

④ 稳步推进城市群、都市圈建设,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。

⑤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。

⑥ 严控撤县建市设区。

⑦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节约集约用地。

⑧ 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。

8.png

6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

● 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

①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优化粮食结构,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,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。

② 适当提高稻谷、小麦最低收购价。

③ 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,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,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,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、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。

④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,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,切实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。

⑤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,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,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。

⑥ 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支持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农业、旱作农业。

⑦ 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,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,提高农机装备水平。

⑧ 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。

⑨ 加强生猪产能调控,抓好畜禽、水产、蔬菜等生产供应,加快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。

⑩ 支持棉花、甘蔗等生产。

⑪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,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。

9.png

●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

① 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,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。

② 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,加强劳务协作、职业技能培训,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。

③ 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,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深化东西部协作、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,大力实施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。

●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

① 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。

② 深化供销社、集体产权、集体林权、国有林区林场、农垦等改革。

③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

④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,加快发展乡村产业。

⑤ 壮大县域经济。

⑥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,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。

上一篇:【商会关注】广东今年立法工作计划出炉 全国首创为“菜”立法 下一篇:【商会关注】新疆吹响开工号